近年来,江门市紧扣国家及省健全社保体系、提升服务可及性的部署要求,将深化社保“镇村通”工程作为服务“百千万工程”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。聚焦解决群众社保领域“急难愁盼”,创新构建 “线上远程办、线下上门办、跨部门协同办” 融合服务模式,全力打造覆盖城乡、便捷高效的立体化服务体系易宝配资,有效破解城乡服务壁垒,显著提升均等化水平,为“百千万工程”注入强劲社保动能。目前,全市建成社保“镇村通”服务网点2184个,实现镇(街)村(居)超100%全覆盖,年均服务群众超70万人次。
数字筑基
锻造“高效规范”服务链
一是智能化服务下沉,拓展“家门口”办事新维度。纵深推进社保服务数字化转型,在全市“镇村通”网点铺设超2000台自助服务终端设备,无缝集成“就近办、网上办、自助办、指尖办、刷脸办”等多元渠道,实现90项社保高频业务“村级直办”,有效打通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二是创新“视频办”模式,破解偏远地区办事难。创新应用“远程视频经办系统”,覆盖全市1329个村级服务中心。精心梳理整合服务流程,实现83项社保高频业务“全程视频办”,打破空间、地域限制,让偏远乡村群众告别奔波,在“家门口”即享“不见面、网上办、即时办”高效服务,真正做到“数据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腿”。
资源聚力易宝配资
优化“便捷舒心”服务网
一是融合基层力量,织密“零距离”服务网格。高效整合退役军人服务站、村(居)工作人员、“双百社工”等资源,借助就业驿站及零工服务市场平台,创新“社保志愿服务+”模式,组建近700名在册社保志愿服务队伍,专项开展上门协助服务、村(居)导办服务,精准推送社保政策与经办服务到户到人。
二是聚焦特定群体,提供“心贴心”精准护航。创新利用商业保险公司驻村优势,为全市近百万退休人员量身定制“三办”(提醒办、网上办、身边办)、“三心”(贴心、省心、暖心)的社保适老服务。近10年以来,为高龄、患病等行动不便老人提供专属上门协助服务,累计服务特定群体超5万人次,让特定群体共享“指尖上”的便捷与温暖。
协同破壁
打造“就近可及”服务圈
一是打破部门壁垒,首创社税“一体化”联办。聚焦提升服务效能,率先在全省突破部门界限,探索社保、税务在基层深度融合。创新推行社保、税务“镇村通”服务融合模式,联合出台印发《江门市社税“镇村通”工程实施方案》,精心梳理65项高频联办事项,在试点镇村实现社保费缴纳、参保登记变更等业务“一窗通办、一网协同”,大幅提升基层服务效率与便捷度。
二是深化社银合作,拓展“一件事”集成服务。充分利用银行网点覆盖广、服务优的特点,深度融合社保与银行服务,打造“社银一体”新模式。群众在合作银行网点即可便捷办理参保登记、信息查询、缴费证明打印、待遇资格认证、社保卡服务等18大类社保高频业务。在此基础上,创新推动合作银行升级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服务,主动协同税务、民政等部门,探索跨部门业务“打包办”“一次办”,真正实现“进一家银行门,办成社保关联事”,显著提升群众办事效率和体验感。
通过数字赋能、资源整合、协同创新三管齐下,江门市社保“镇村通”工程打造出具有本地特色的立体化便民服务体系,“全覆盖”的服务网络、“零距离”的触达能力、“心贴心”的精准服务以及“一站式”的联办模式,成为推动城乡社保服务均等化、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和有力支撑。
采写:南都N视频记者 罗韵姿 通讯员 陈琪琪易宝配资
倍加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